12月20日上午,医学部在中心实验室楼举行了2018年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演练内容为地下一层免疫辐照室雨水倒灌的应急处理。本次演练由医学部放射防护委员会策划,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保卫处、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共同组织实施,演练总指挥由设实处崔洪伟副处长担任,设实处沈如群处长、保卫处王立新副处长亲临现场指挥,辐射工作人员、安全干部及学生共20余人,参加或现场观摩了演练。
上午9点,演练正式开始,演练模拟事件为“北京突遭大雨袭击,中心楼地下免疫辐照室出现进水”,事件发生后,按照《医学部辐射应急预案及演练》规定,免疫辐照室库管老师、实验室负责人、保卫处、医学部应急小组等多方合作,依次开展了逐级上报、现场警戒、现场评估、放射性污染检测、污染区域处置等程序。
总结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应急预案基本合理,应急人员处理平稳、操作熟练、处置得当。经讨论,大家认为本次应急处理方案也可用于自来水管爆裂或暖气管道漏水等情况,发现漏水后,首先应查找并控制漏水源头。其次,监控中心发现警情后,应当第一时间通知保卫人员进行警戒,控制人员出入;应急人员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入现场进行检测;医学部有比较全面的监控系统,应急小组指挥可以分设现场指挥和监控室指挥两个部分,并增加必要的专业通讯设备,保持两边通讯畅通。随后,大家对如果发生核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方案进行了讨论,进一步细化了应急预案。
本次演练进一步强化了辐射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检验了医学部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检验了应急小组现场出警的速度及效果,也增强了辐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免疫辐照室发现漏水,库管人员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进行汇报
应急处理小组专业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检测
处理期间放射性工作场所进行警戒隔离
应急领导小组领导现场指挥
各参与单位进行总结评估
设备与实验管理处
2018年12月20日
附:辐射安全小知识
辐射,是指从某种物质中发射出来的波或粒子,比如热辐射、原子辐射。不稳定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发射的微观粒子叫做原子核辐射,简称核辐射。
辐射被人体吸收后,产生生物效应,如剂量不高,机体可以通过自身代谢过程对受损细胞或组织进行修复;如果剂量过大,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伤。辐射的危害包括确定性效应和不确定性效应造成的伤害。
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等核技术时,要遵循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辐射监测,做好辐射防护,正确处置放射性废物,确保人身安全。
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INES)按照核泄漏事件的严重性将核辐射分为七个等级,1级到3级用“事件”一词表述,没有涉及到安全重要性的事件用“偏差”一词并被定为0级,而4级到7级则用“事故”一词表述,分别称为:单次异常,事件,严重事件,区域性事故,大范围区域事故,严重事故和重大事故。